美国突然豁免这些关键金属关税,背后是一场全球资源争夺战。特朗普政府宣布从9月8日起,对黄金、钨、铀、石墨等关键金属实施全球关税豁免,同时将硅产品新增至征税清单。这一政策急转弯背后,是美国在高科技、国防和能源领域对这些战略资源的刚性需求无法自给自足的现实。
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和金融稳定器,在此次豁免中备受关注。数周前,美国海关曾裁定金条需缴纳进口税,引发交易员恐慌和市场混乱。瑞士作为主要黄金出口国,其金条面临高达39%的关税,此次豁免直接稳定了金融市场预期。美国是全球最大黄金消费国,年进口量超过国内产量三倍以上,关税豁免将降低本土金饰、电子制造和航天工业的原料成本。
钨金属的豁免凸显了其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全球83%的钨产量来自中国,这种金属广泛应用于工业工具、军工硬件和航空航天领域。在军事应用中,钨合金是穿甲弹芯和火箭喷管的关键材料,在民用领域,硬质合金刀具和钻头占美国钨消费量的60%,关系到航空、汽车、能源等高端制造链。
铀的关税豁免与美国推动核能复兴的战略紧密相关。美国核电站使用的浓缩铀有24%从俄罗斯进口,尽管两国关系紧张,但核能需求使美国不得不维持供应。特朗普政府正推动美国核能产业改革,Meta、OpenAI和谷歌等科技巨头新建的AI数据中心也计划配置庞大核电系统,对铀的需求持续增长。
石墨作为新能源电池与航天零部件的核心材料,同样获得豁免。这种材料在锂电池负极、医疗设备和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广泛,中国在全球石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钴、锂等新能源电池关键原料的免税,与美国推动本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契合。
此次关税调整还涉及飞机零部件、仿制药原料、抗生素以及咖啡、特殊香料等美国无法本土生产的商品。行政令明确规定,零关税适用于那些无法在美国本土种植、开采或自然生产,或产量不足以满足需求的产品。超过45个商品类目符合这些条件。
政策调整的同时,美国贸易数据出现异常波动。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7月美国商品与服务贸易逆差环比暴增33%,扩大至783亿美元,创四个月新高。这轮进口飙升主要由工业用品带动,企业在对瑞士商品加征39%关税前大举囤货,黄金进口额暴增至10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美国制造业持续承压,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7,虽小幅回升但仍连续六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表明制造业处于持续萎缩状态。一些工厂反馈当前的营商环境“比2007—2009年大衰退时期还要糟糕得多”,许多工厂主将问题归因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及其造成的不确定性。
汽车行业是受冲击的典型代表。几乎所有在美生产汽车的车企都面临类似困境:每辆在美国生产的汽车平均含有50%—60%进口零部件,而美国政府对进口钢铁和铝征收50%的关税,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福特汽车公司预计,全年关税冲击将蚕食其利润约20亿美元。
行政令还引入了一项程序性转变,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商务部直接采取行动,执行与其他国家达成的框架协议中的关税减免条款,无需再由总统逐一签署行政命令。这一变化将加快与欧盟、日本和韩国等贸易伙伴已达成的协议的执行进程。
市场对关税豁免政策反应迅速。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在行政令签署后小幅上扬。A股小金属板块在9月8日交易中出现波动,板块指数上涨0.63%,当天振幅达1.72%。东方钽业、贵研铂业等个股涨幅居前。
全球战略金属市场近年来价格持续攀升。锑价较年初上涨近90%,光伏玻璃需求占比从2019年的5%升至24%以上。黑钨精矿价格突破17.15万元/吨,年内累计涨幅近20%。这些金属在新能源革命、制造业升级及地缘政治博弈中需求快速增长,而供应受资源稀缺性和政策限制呈现刚性收缩。
中国对钨、锑、稀土等实施出口管制,强化资源自主可控。2025年2月起,中国对钨、碲、铋等金属实施出口限制,推动国内资源价值重估。欧美国家通过立法加速本土资源开发,加剧全球供应链割裂。
技术迭代催生了对战略金属的新需求。光伏领域锑化镓电池量产推动光电转化效率突破26%,每GW组件锑耗量达80-100吨。钨钼合金在航空发动机叶片、导弹穿甲弹头中的应用使军事需求年增速超15%。钼靶材在7nm以下制程芯片中的渗透率提升至35%,成为先进制程刚需。
美国此次关税豁免政策凸显了全球产业链中各国相互依赖的复杂性。尽管美国对其他中国商品采取严厉措施,但在关键资源上却不得不保持与中国的某种“默契”。这种“选择性豁免”显示出全球市场的不平等与资源的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