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的模范兵团”风范
598团的“双大功”来自解放战争冀中军区授予的“铁的模范兵团”和“战斗模范团”称号。模范这一沉甸甸的荣誉,展示着一个团级部队前世与今生的丰厚内涵。
“胜不骄、败不馁”是598团的战斗风格,也是在全军团级作战部队中的一大特色。历次作战中,598团的指战员们以冲锋在前、牺牲在前、奉献在前而闻名。
在朝鲜战争的金城反击战中,配属作战的598团率先突破敌人的防御,主攻部队乘势而上,大获全胜,载满荣誉。598团甘当配角,反而默默无闻。在1949年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的阅兵方队中,有598团的成分,知者至今甚少(前些年 ,原67军政治部副主任徐慧儒与笔者交谈,郑重提出了598团部分官兵参加了这一重大历史活动)。
1986年6月,67军参战凯旋后,曾传出个别参战人员恃功自傲的一些个例,如吃饭不结账、乘车不交钱,但是,整个598团征战的前后践行“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老山精神,没有一条负面消息。
识大体,为了祖国与人民,模范的奉献与牺牲,是598团官兵的一种纪律至上的风范。在1985年至1986年的南疆作战中,感动我的1985年入伍的这批新兵,就展示了“模范”这一概念的另一种释义.....
他们是兵龄最短、战斗经验最欠缺的一个群体,近一年的防御作战中付出多、伤亡大。可最大的牺牲是在战争结束后的评功评奖,因军旅是讲究资历的,所以,他们是最吃亏的一部分人。但是,他们不攀不争,不给团队讲条件,不向老兵争荣誉,退伍不褪色,都干出了一番新业绩。
山东禹城人,1985年入伍的3连战士赵树广,凭自己的才智事业干得风生水起,还牵头组织一帮战友,去抚助烈士父母,帮衬伤残战友。这几年,他连续组织了两次战友聚会,为战友间的互相关爱联络沟通,付出了非常多的精力、财力和辛勤...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
步兵第598团,永不消失的番号;598团军魂,永远镶嵌在巍巍中华泰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