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历史唯一!徐向前:排名第八却指挥过六位元帅的“布衣元帅”
发布日期:2025-09-03 02:42:23 点击次数:160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红军决定混编成左、右两路军分别北上。

徐向前被任命为右路军总指挥,这一任命使他成为了红军中极为重要的军事领导人。

右路军包括红一方面军的第一军、第三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第四军、第三十军,还有军委纵队的大部分以及新成立的红军大学。 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也随右路军行动。

在徐向前指挥的右路军中,集中了后来新中国六位开国元帅。

第一军就是原来的红一军团,军长是林彪,政委是聂荣臻,政治部副主任是罗荣桓。

第三军则是原来的红三军团,军长是彭德怀。 叶剑英担任右路军参谋长,成为徐向前的直接部下。

徐向前作为右路军总指挥,实际指挥着这支包含多位未来元帅的部队。 这在中共军事史上是非常特殊的情况。

徐向前的军事才能在红军时期备受赞誉。他带领红四方面军歼灭了国民党军队88万,创建了和教员几乎一样的游击战法。

在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役中,徐向前率领不到3万人的红四方面军,歼灭了国民党军队6万余人,一举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面对蒋介石亲率30万大军的围攻,徐向前率领红四方面军近2万红军成功突围,进入川陕地区。

在川陕地区,徐向前又创建了川陕苏区,用1万多人击败了四川军阀的三路进攻,歼敌万余人。

国民党军队集中20万人兵分六路进攻时,徐向前运用伸缩阵地战术,一个月歼敌8万余人,使红四方面军兵力升至近10万大军。

徐向前之所以能够指挥其他元帅,不仅靠军事才能,更靠他独特的带兵艺术。

他经常教育部队干部:“身为干部,一定要爱兵。 每个干部必须懂得,有了士兵才要干部,不是有了干部才要士兵”。

在临汾战役中,部队第一次攻城受阻,前线指挥员要求搭云梯强攻。 徐向前坚决反对:“我们要把战士看成我们的亲兄弟,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爱护”。

他进一步解释说:“老百姓在艰难之中,把儿女从小养大成人,送到我们部队来,如果蛮干,不讲战术,造成不必要的伤亡,怎么对得起老百姓啊! ”

徐向前选择改用坑道爆破攻城,最终取得成功,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

1935年8月,右路军成立后发起了包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4千余人。此时,红军内部却发生了重大分歧。

张国焘拒绝北上,坚持南下,并发电报要求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红四方面军的部队南下。

徐向前陷入了两难境地。 从他内心来说,他支持中央的“北上”决定,在表决时也是举了手的。

他又不想让红四方面军分裂,最终只能选择跟着张国焘南下。

在中央北上的前一天晚上,毛主席特地去找徐向前,问他是什么意见。 徐向前说:“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 ”

毛主席听后,不再说什么,在第二天凌晨率领红一方面军的部队出发了。 右路军就此一分为二。

徐向前南下后,继续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当时朱德与刘伯承都在左路军,与张国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朱德是红军总司令,德高望重,张国焘不敢动他,就撤销了刘伯承的总参谋长职务,让他担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

这样,刘伯承也成为了徐向前的部下。 加上之前右路军中的五位元帅,徐向前共领导过六位元帅。

徐向前生活中被称为“布衣元帅”。 他平常话不多,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一生说山西话,爱吃山西饭。

他心灵手巧、爱好广泛,通摄影、喜戏曲、会乐器、能缝补、善手工、爱读书、好书法。

徐向前晚年留下了三条遗言:一是不搞遗体告别,二是不开追悼会,三是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和河西走廊。

他还叮嘱子女:“我死后,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

徐向前创造了军史上多项“第一”。

抗战中,他指挥的响堂铺战斗是当时八路军一次击毁日军汽车最多的战斗。

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时期,徐向前是八路军中指挥的部队人数最多,地位最高的相当于方面军一级的军事主官。

临汾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使用坑道爆破战术攻克城市的范例。

晋中战役中,徐向前用六万人一个月歼敌十万,是整个解放战争中最成功地运用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术以少胜多的范例。

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攻克的国民党军队设防最严密、阵地最坚固、难度最大的城市攻坚战。

徐向前用一年半的时间,用六万地方部队做本钱起家,全歼山西敌军近三十万。这种投入产出比,在解放战争中最高。

徐向前还是解放军历史上唯一一个把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军委第一副主席这三个最高军职全部当遍了的军人。

徐向前虽然排在元帅榜的第八位,但他却有过指挥其他六位元帅的经历,这在十大元帅中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使他能够赢得其他将帅的尊重和信任。#热问计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