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没?美国自己的法院最近狠狠地给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来了个死刑判决。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的票数,认定特朗普推行的大部分关税政策没法儿站住脚,啥都是没有法律依据,总统说了算不算,得看国会点头才行。这一消息一出,全球媒体都瞪大了眼睛:谁能想到,这场折腾了六年的贸易战,竟然被美司法体系按下了暂停键。
巡回上诉法院这回讲得挺明白:IEEPA根本就没有赋予总统随意对全世界加税的权力,这本就是国会的“专利”。特朗普把“紧急经济权力”这块牌子用得太凶,想把全球贸易变成自己说了算的筹码,没想到法律这堵墙一挡,立马就被拦了下来。美国的单边主义贸易政策,遇上司法体系,算是“凉凉”了。
不过说到底,这事儿还远没有完结。特朗普团队那脾气,怎么可能轻易认输?第一时间就开始“反击”,批评法院“政治色彩太浓”,觉得判决“荒谬不堪”,还扬言要往最高法院上诉。美国的财政部长和商务部长也都亮相,为他们站台,强调“没有关税,美国就完蛋了”。他们说关税是保护美国工人和国家安全的最后屏障,不能让步。听着挺吓唬人,但谁都明白,这其实是一场“嫁祸”的戏码。关税带来的通货膨胀、成本上涨、企业受挤压,不能只怪别人,美国自己政策里头的问题可是实实在在的,懂行的人一眼就看出来。
特朗普那套保护主义,表面上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实际上让国内企业吃尽了苦头。媒体和经济学家都在质疑:这些关税到底帮到了谁?小企业被高关税折腾得快不行,成本涨了,利润缩水,日子难过得很。加州州长还公开批评特朗普,说这完全是“非法行径,坑害经济”,共和党内也有人开始犹豫,担心这套政策会影响到 mid-term 选举的成绩。保护主义表面挺威风,可实际上却是“里外不是人”。
这次法院的判决,最直截了当受益的,可不是别人,就是那过去被美国折腾得最厉害的中印两国新兴经济体。印度的媒体第一时间“开香槟”,标题写得特别直白——“印度迎来大喜讯”。特朗普的关税措施让印度出口到美的商品被加征50%的关税,企业们苦苦撑着,难以为继。如今美国法院一裁决,印度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终于松了口气,社交媒体上都在刷“这都能半场庆祝了”。用印度的话表达,就是“等了六年,好不容易盼到翻身的日子。”
美国法院的这句话,既帮印度松了口气,也让中国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好消息。这些年,美国对中国关税压力最大,特朗普还打出了最多200%的关税,要用贸易战的重剑把中国打垮。但中国没有被打倒,反而迎难而上,出口、制造业、科技都没被压垮。法院的裁决一出,实际上为中国的出口和产业链争取了宝贵的缓冲期。更关键的是,这场法律上的变故,也搅乱了美国那单边主义的节奏,让全球多边贸易体系重新燃起了一线希望。
特朗普团队还在拼命打最后一场硬仗,他们已经把案子往最高法院递交了上诉,想推翻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承认,如果最高法院坚持原判,美国财政部就得退还大约一半已经征的关税,这可算给财政抹了一把大大扣的“窟窿”。不过,他嘴上依旧硬气,说还可以通过别的招数征关税,比如用“232条款”查钢铁和铝的安全性,或者用301调查,甚至试试122特别关税。这些办法到底能不能再次像IEEPA那样大规模使用,也还得打个问号。美国司法体系这一下,几乎给总统的权力划了一条“红线”,让美国单边主义的路走得越发难走。
说起来,这事正巧遇上了美印关系的低潮期。特朗普早就对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不满意,秋天的访印计划一宣布就给搁置了。莫迪也没客气,干脆取消了去美国的行程。两边的关系冷得厉害,正赶上联合国大会召开,莫迪干脆不去了纽约,派外交部长去应付,结果想会晤基本没戏。印媒都在猜,美印短期内很难破冰,要是没有贸易谈判上的突破,莫迪和特朗普见面的几率可以说几乎没有。
特朗普嘴上还在吹“我和莫迪是朋友”,可心里对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这事挺失望的,所以才狠下心来,把惩罚性关税一下子提高到25%,把印度对美出口的关税翻到50%。印度外交部没正面回应特朗普,但也表示会继续坚持“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的原则。这态度既坦然又有底气,印度可不是“韭菜”,也不是美国用来“提款”的工具。
#百度带货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