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知道吗? 美国总统特朗普人还没登上访英的专机,美英两国就已经把对抗中国的"主战场"给圈定了?
就在9月初,英国政府被爆出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与美国签署一份所谓的"科技合作备忘录",名义上是"共同研发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实则是要砌一道针对中国的"小院高墙"!
更让人惊讶的是,消息一出来,英国政坛元老级人物就座不住了。 前首相布莱尔、布朗等人都通过私下渠道表达担忧,认为英国不应该完全倒向美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一些资深议员更是直言不讳:"英国应该做的是桥梁,而不是战场! "
这份备忘录的核心内容就是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领域的合作。 美英两国打算共建研发基金、共享关键技术、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听起来挺美好是吧? 但仔细一品就发现不对劲了——这份备忘录明显是冲着中国来的!
为什么选择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 因为这两个领域太关键了! 人工智能是未来产业的"大脑",从医疗健康到智能工厂,再到军事研发,都有它的用武之地;量子计算更厉害,能破解现有加密技术,直接关乎信息安全。 谁掌握了这些,谁就能制定未来的游戏规则。
美国这几年一直在拉拢盟友搞对华科技围堵,从芯片到AI,现在又加上了量子计算。 英国这次跳上美国的战车,分明是要在科技领域对中国搞"小院高墙"的战略隔离!
英国派遣元老政客曼德尔森担任驻美大使极具象征意义。 曼德尔森是英国工党元老级人物,曾任贸易大臣和欧盟贸易专员,既熟悉企业运作又深谙欧盟规则。 他最近在华盛顿炒作一件事,就是呼吁英美建科技伙伴关系,应对中国科技竞争。
曼德尔森警告说,如果未来数十年中国赢得"科技霸权之战",将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甚至将英美计划中的科技协定比作冷战时期确立英美特殊安全关系的条约。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曼德尔森出场就是英国在中美之间下的一步平衡棋:一边向美国表忠心,好多拿点技术共享;另一边也想借美国的势头,拉拢更多欧洲国家一起限制中国。
中国对此什么态度? 中方态度很明确,"绝不妥协"。 中国凭什么这么硬气? 除了有实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咱们抛弃了幻想。
之前美国对华大搞芯片封锁,多少家国产手机品牌受到影响? 是我们咬牙自主研发,才慢慢挺过来。 现在如果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关键领域退让,下一步可能就是智能电网、农业科技等等处处受制,甚至连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光伏产业都会被人"断供"。
中国不仅掌控着全球63%的稀土产量,更垄断了90%的精炼产能。 美国国防部最新报告显示,其92.3%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战略储备仅能维持90天运转。每架F-35隐形战机需要消耗427公斤稀土材料,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建造更需要4.2吨稀土支撑。
更讽刺的是,美国本土唯一的稀土开采企业MP Materials,其粗矿必须运往中国进行精练提纯——这就像威胁要断粮的人,却发现磨坊钥匙在对方手中。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已经全球第一;在量子计算方面,"九章"量子计算机的算力世界领先。中国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与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科技合作机制。
相比之下,美英这种排他性的"小圈子"合作,明显违背了科技发展的规律。 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科技不是政治,封锁别人只会孤立自己;只有开放合作,才能共同进步。 "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高科技离我远着呢,我就关心日常吃穿用度。"但其实,科技竞争的结果最终都会落到普通人的生活上。
比如5G,当初美国施压英国禁用华为,英国要是真听了,现在伦敦的5G可能又慢又贵。 而如果未来英美垄断了人工智能医疗,我们国内医院要想引进一台先进的诊断设备,价格恐怕就是天价,设备价格高了,老百姓看病就可能会涨价;如果量子技术被他们独占,咱们的网上支付、银行转账,安全性都会大打折扣。
这些年来,我们投那么多钱搞基础研究——嫦娥探月推动材料进步,将来咱们坐高铁、飞机的安全性更有保障;"祝融号"火星车用的智能控制,未来也可能用在大家的智能家居上。 科技其实和咱们生活息息相关。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对盟友下手毫不手软——今年初美国就对欧盟钢铝产品加征50%高额关税,对汽车产品征收25%的关税。英国要是以为跟着美国能捞到好处,那可就太天真了!
更让英国元老担心的是,中国手里握着一张王牌——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量子计算应用市场之一,也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最快的国家。 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正在中国推广其智能引擎系统,DeepMind等英国AI企业也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如果真的跟着美国搞对抗,这些企业的损失谁来补偿?
中美科技博弈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英国却想在中美之间走钢丝,既要讨好美国,又舍不得中国市场。 这种纠结心态,恰恰体现了当今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正如一位英国元老所言:"在全球化时代,砌墙围堵是最愚蠢的策略,因为最终被围堵的往往是自己。 "特朗普的专机还没起飞,但这场博弈的胜负,其实早已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