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朋友圈不再喧哗,大家正准备拥抱自己的床,偏偏金融圈忽然被两份重磅公告拉回了现实。
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一个雷厉风行地宣布400亿永续债已经“秒杀”,另一个干脆利落把350亿旧债提前全数赎回。这么一唱一和,是约好要连轴转折腾深夜党吗?但比起吐槽通宵加班,这里头隐藏的信号,高能得让人瞌睡虫都能直接吓跑。
问题来了,这波操作到底在憋什么大招?要是只是普通发债赎债,银行家们就这么闲?真要说,“套路”后面还真有学问。
而且,巧合的是,正当银行们花式调整资产负债表的时候,保险圈的老大哥们也没闲着。险资今年一路抄底银行股,出手那叫一个阔绰。像极了拎着现金专找“折扣店”的精明大买家,一年举牌近三十次,七家是银行。咋地,银行股突然就变成了新晋“宠儿”?
大家都在同一个金融江湖,买的、卖的、算的、盘的,这些表面上看起来风轻云淡的公告,背后藏着多少关于市场、环境、格局的暗流?谁能参透?这事儿还真有点“越看越玄”,不扒一扒,哪里能甘心?
先说中国银行的“才貌双全”新债券。
400亿的永续债,这名字听起来已经够有气势了,而且还打上了“减记型”“无固定期限”标签。直白点讲,这不是啥普通的借条,人家这是银行专用的补血丹,关键时候能扛事,连监管机构都给它点赞,说它“准股权”。
最绝的是,利息只有2.16%。瞧瞧,眼下去银行存个五年定期,差不多也就2%。一个天上飞的债,一个地上走的存款,成本直接齐平。在以前?想都别想。发债比存款便宜,那还不得让老银行家们偷着乐。
再翻一翻,这事儿早在2023年6月就“批过”,银行手里有将近4500亿额度,但选择现在“动手”,这节奏掌控得也太精准了。有人会问:为啥这时候不早不晚?答案其实藏在最近的利率表里。
2024年这些日子,央妈一次又一次摆出“利率下调”的姿势。随之而来的,是市场利率也被锤得更低。银行们顺势出手,趁现在把低成本资金锁死,这波儿叫啥?——“天赐良机”,四个字,不解释。
中国银行这边是喜提“低价补血”,农业银行那边立马玩起了“聪明赎回”。
2020年8月发的那笔350亿永续债,本来压根儿不急着还。永续啊,说白了就是“想还就还,不想还就不还”,多自在?结果农行自己突然说,第五年,我全买回。为啥?
把历史作文翻出来一看,初始票面利率4.39%。重点还在后面,要是不还,从第六年起,每年加三百个基点。算一笔账,“老债不卖,就要亏得肝疼”,利息直接飙到7%。搁谁也受不了啊,何况此刻新债2.16%像白菜价。
这操作,标准的“借新还旧”,但别小瞧。不是说所有银行都能“说赎就赎”的。A家刚发便宜债,B家赶紧赎旧贵债,玩得都这么溜,说明银行界现在脑子灵光着呢——成本必须降,结构得更健康。谁还愿背着几十亿利息上山下海?那不是自讨苦吃么。
真要说,钱圈里的大玩家可不止银行自己。保险公司这拨“大佬”,最近都像着了魔。
数据一摆:2024年以来,平安、国寿、太保,各种险资大户拎起银行股票就杀进来了,工行、农行、交行统统成为他们宠爱的新标的,有种“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架势。有时候激进到啥程度?干脆直接举牌,堂而皇之坐到了股东席上。
大家都知道,保险资本天生就喜欢那些“稳字当头”“分红可观”的品种。像农业银行那样,今年分出去846.61亿现金,分红率三成多,搁谁不馋?对保险资金来说,这简直就是“躺赚+安全气囊”,下蛋的金鸡到手,怎么能不扑上?
哎,表面上是跑分红,其实内心没那么简单。他们更看重啥?估值就是最大诱惑。8月26日你查查,农业银行市净率只有0.86,中国银行直接卷成0.62。啥意思?花六毛钱买一块钱的家当,天下哪有这样不香的好事?对保险基金来说,优质且便宜的资产,一遇上大手笔现金回馈,简直就是“资本饥渴症”的福音。
马太效应之下,“钱生钱”的路越来越难走。利率下行信号弹一发又一发,资产荒又让险资头疼得直搓手。哪里去找又稳又廉价长期持有还能给稳定回报的投资项目?答案呼之欲出:此时不入,何时再等?
走到这一步,大家该发现了,金融圈的“内卷”比咱平时想象还要复杂。
先来点盘点:
一边是银行带头“肌肉风暴”,人狠话不多,借新还旧,甩掉沉重包袱,趁低利率加油补血,把资本成本死死压住。谁还真信“存贷差”能回到过去那么风光啊。现在的银行高管,每天都琢磨着怎么算“小算盘”才能让利润表更好看。这叫求变,是自救,也是顺应时代。
另一边,却有点委屈。明明资产优质,业务扎实,给股东分红没少花钱,结果市场上估值死不抬头,还有大爷大妈觉着“银行股不灵”。市净率长期趴在地板上,不少人都怀疑,“银行还有啥投资价值?”
但事实却是,最懂市场的保险玩家们、手握几百亿上千亿真金白银的家伙,正用票子狠狠告诉你——“这玩意,值得捡!”
你可能在犹豫要不要买,人家资金端的大佬,已经一边数钱一边默默扫货。
讲真,这波“双向奔赴”,绝对不只是“你来我往”的小情调。背后其实映射着金融圈风向的深变:
过去,银行们有点像大象跳舞,慢悠悠。如今想生存,不能再靠传统那一招。降成本,谋结构,就是现在得干的正事。
而保险资金,也不再执念债券市场。市场利率压到这么低,又要安全又要回报,只能琢磨新出路。
于是乎,银行需要长期稳定大笔钱,险资苦等低风险高现金流,俩需求一拍即合。这不“互相投怀送抱”,还要等啥?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两股力量配合得越紧,越可能孕育出金融行业的新格局。谁说“新故事”就不会从这里起步?
以后再看到类似“银行发债”一类公告,多少留几分好奇心。每一个枯燥数据背后,或许都埋着行业大幕拉开的导火索。即便看起来内行得让人头疼,其实某种意义上也在悄悄给我们信号灯。你看吧——利率能低到2点零几,能发出400亿还抢手,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的新闻真就不是“无聊财经八卦”,背后说不定藏着金融生态的大调整。
至于保险公司的“无声扫货”,“资本猎人”光环加持,再过个一两年,说不定这波动作的后果会让大家“恍然大悟”。你以为单纯操作,实际上早就是局中之局了啊。
当然,分析归分析,未来是什么样,没人能拍胸脯保证。但可以肯定——只要金融圈这些“大块头”们继续调整自己的打法,银行和保险的“赛博联动”,绝对不会停在今天这点花样上。
下次看到类似公告,是不是该多花两分钟,琢磨琢磨背后的温度、逻辑和那点不明说的深意?
看完这一波,大家咋看?你觉得这种银行和险资的“你来我往”,能不能带来金融格局的新气象?谁能笑到最后,咱们评论区见分晓!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