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男子“房文军”频频现身商业活动,声称拥有多个“联合国外交官”
发布日期:2025-08-30 10:01:36 点击次数:154

最近一个名叫房文军的男人可真是出尽了风头,人家顶着“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国际刑警组织中心高级专员”这种闪瞎眼的头衔,频频出现在各种商业场合。

那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从纽约总部空降过来的大人物。

可你仔细瞅瞅,这事儿怎么就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蹊跷呢?

这人身上的名头多得能拿来打扑克,随便一张甩出来都唬得人一愣一愣的。

不过咱们得较个真儿,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职务,到底靠不靠谱?

先说说他这个“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的身份。

中国从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前前后后共有十五位常驻代表,个个都是正式委任、记录在案的外交官。

可把这十五个人的名单翻来覆去查了好几遍,压根儿找不着房文军这号人物。

这就好比有人自称是某家大公司的总经理,结果公司员工名册上根本没他的名字,你说尴尬不尴尬?

再看看他自称任职的那些机构,名字一个比一个响亮:“联合国国际刑警组织中心”“联合国国际维和基金”“联合国特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听着确实挺能唬人,可要是真去联合国官网查一查组织架构图,就会发现这些部门压根不存在。

这就好比有人跟你说他是“央视国际网络电视总局首席播音员”,名字听着挺像那么回事,可仔细一琢磨,央视压根没这么个部门啊!

要说这个房文军也是个人才,居然还真给自己搞了个像模像样的“官方网站”。

那个网站叫做“联合国国际刑警中心”,乍一看还挺正规,上面白纸黑字写着他是该中心的高级专员。

可一查这个网站的域名注册信息,露馅了——注册商居然是成都的一家公司。

这就好比有人自称来自巴黎时装周组委会,结果名片上的地址写的却是某县城工业园,这反差也太大了点儿。

更逗的是这位“房大使”的行头。

有时他穿着一身类似军装的制服,肩膀上还挂着闪闪发亮的肩章。

可是懂行的人一看就乐了:这制服跟咱们解放军任何军种的制式军服都对不上号,臂章更是自己捣鼓出来的山寨货。

这让人想起那些影视城里的临时演员,戏服一穿、道具一拿,还真像那么回事儿。

可惜现实不是拍电影,穿戏服可不能当真官儿当。

其实吧,要说国际组织,确实有个正儿八经的国际刑警组织,人家1923年就成立了,是全球最大的警察合作组织,和联合国是平起平坐的合作关系,可不是什么下属单位。

这就好比麦当劳和肯德基,虽然都是卖汉堡的,但各是各的品牌,谁也不是谁的分店。

房文军这么折腾图个啥?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那些商业活动的主办方,一看来了个“联合国大使”,还不赶紧奉为上宾?

这排场、这面子,可不就一下子撑起来了。

至于这位“大使”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过这套路倒是让人想起江湖上那些号称“皇室御用”的算命先生,招牌打得响,无非是为了多招揽几个客人。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现在都2023年了,居然还有人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冒充联合国官员。

要知道联合国可是有193个会员国的大组织,真要查起来,那不是分分钟露馅的事儿?

可偏偏就有人敢这么干,而且还挺受欢迎。

这说明啥?

说明咱们有些人啊,还是太看重那些虚头巴脑的头衔了。

看到个名头大的,就先敬畏三分,连核实都忘了核实。

其实要拆穿这类骗局一点也不难。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动动手指查一查官网,打个电话到相关部门问问,真假立判。

可偏偏就有人不愿意多这个事儿,宁可相信那些华丽包装下的谎言。

这就好比去菜市场买西瓜,有些人就爱挑那些贴满标签的,觉得标签越多瓜越甜,其实说不定里头是生的。

这位房文军的故事倒是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它提醒咱们,遇到那种名头大得吓人的人物,先别急着膜拜,得多留个心眼儿。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再精致的包装,也总有拆开的那一天。

到时候发现里头包着的是一团稻草,那可就闹大笑话了。

所以说啊,做人还得实实在在,靠真本事吃饭。

那些虚头巴脑的花招,终究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

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一定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