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国安球迷的夜晚,像被闹钟吵醒的凌晨三点,满脑子问号,心情全是“我是谁,我在哪”。
那天晚上,工体的灯光亮着,球场上却像没人开机一样。
山东泰山的球员都快踢出花来,国安的后防线仿佛开了免提,每个人都在等别人来救火。
朋友在我旁边叹气:“这比分看着,像极了打游戏被人一波带走,回头都不知道自己哪儿出错了。”
说实话,这场球没什么悬念,唯一的悬念是——还能丢几个。
其实,丢球这事儿,国安不是没见过大场面,关键是这几年越混越像个老江湖,牌桌上永远是那几张老面孔,新人坐冷板凳,老将拖着疲惫的步子,谁都不想先下场。
你看这场,首发平均年龄接近29岁,场上跑不起来,场下说努力,现实就像老北京炸酱面——面条都坨一块儿了,酱还没搅匀。
泰山队年轻小伙子冲起来,国安后卫回头看了一眼,心里估计也在盘算下半场能不能早点回家。
气氛尴尬得不止在球场。
赛后球迷群里一片“自我解嘲”,有的说“习惯就好”,有的在调侃“泰山踢国安就是开演唱会,进球全靠嗨”。
其实,0-6不是最让人上头的,真正让人一言难尽的是那种“这不只是今天的问题”的无力感。
就像年年春天都说要减肥,结果夏天还是一身肉,国安的管理层这几年简直能出一本《如何把好牌打烂》。
转回三年前,国安还不是现在这副样子。
那会儿场上有拼劲儿,场下有盼头,年轻球员敢冲敢抢,偶尔还能整点奇迹。
后来呢?
每次引援都像买彩票,外援一个比一个神秘,来了不是养伤就是水土不服。
教练换来换去,节奏慢得像北京早高峰的公交,球员眼神里都写着“我也很无奈”。
传球成功率还不如对面U23青年队,控球控得云里雾里,丢球后反抢基本靠缘分,球迷在看台上都快喊破嗓子了,场上就是不见起色。
有时候真羡慕泰山队的果断。
人家今年外援直接换掉,教练组说换就换,主力阵容一口气压到国安半场。
国安倒好,什么都得“开会研究”,什么都想“面面俱到”,结果场上没人能站出来拍板。
听说过的“佛系管理”,国安这波真是做到了极致。
主教练赛后新闻发布会还在讲“吸取教训”,球迷都能背下来了,年年都是这套台词。
球迷文化也变了。
以前去工体看球,身边全是嗓门大的大爷大妈,年轻人穿着绿衣服,气氛热到能把小龙虾都烤熟。
现在呢?
看台多了不少“佛系青年”,输了球也不吵不闹,发条朋友圈配张自拍,“输就输呗,反正今晚有烧烤”。
有时候真觉得,这不是国安球迷变了,是生活把大家磨得无欲无求。
毕竟,谁都不想再被希望吊着胃口,失望多几次,心就麻了。
再说战术。
国安这几年战术风格变得像自助餐,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都不精。
主打高位逼抢,结果前场压不上,后场守不住。
泰山队反击打得飞快,国安后腰连人带球被过得一愣一愣。
场上球员配合像没排练过的小品演员,彼此间全靠招手打招呼。
看数据就更扎心了,传球失误率高得离谱,防守端盯人松松垮垮,门将一场下来手都快拍肿了。
其实,这些年国安的“意难平”,和输球没多大关系,跟情怀、信仰、城市气质全打包在一起。
想当初,国安也有过高光时刻。
2019年那会儿,工体的氛围炸裂,球员跑起来带风,球迷喊起来带劲。
现在反倒像是在泥潭里摸爬滚打,谁都不服输,谁都不敢赢。
管理层年年稳定,阵容年年无变,球员年年喊口号,打出来的却是年年老味道。
其实不是国安一家在“周期性低谷”。
隔壁申花、广州队,哪个当年不是被说要“推倒重建”?
只不过人家真敢砸锅卖铁,国安这边就是不舍得翻篇,总想着“再忍一年,万一明年就好了”。
说白了,成年人的世界没圣诞老人,只有自己擦干眼泪接着干。
球迷也一样,明知道希望渺茫,依然年年买票,场场呐喊,哪怕最后只剩下现场冷风中的几句“国安加油”。
有时候我在想,国安的病根到底在哪?
老将不下场,新人没机会,管理层“稳中有进”,结果全队混成一锅“温吞水”。
外援用得像抽盲盒,主帅用得像租房子,谁都不敢长住。
球迷的热情被一年年消耗,最后变成“爱过”的表情包。
工体的灯还在亮,老球迷还在等,年轻人已经习惯把热情藏在玩笑里。
你说国安还有救吗?
谁知道呢。
足球这玩意儿,说不准哪天突然来个大爆发,所有人又能高喊“北京国安牛X”。
也可能继续在泥潭里打滚,连输球都输得很有仪式感。
反正,球迷还会来,骂归骂,爱归爱。
谁让这支球队早就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对了,顺便问一句,现在的你还会在0-6之后继续守着国安的比赛吗?
评论区见,想听听你们怎么吐槽——毕竟,哪天真赢了,咱们一起举杯,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