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基辅最强防空区第一次被俄军突破,美国决定搞垮俄罗斯经济?
发布日期:2025-09-11 14:32:22 点击次数:94

9月7日凌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天空被爆炸声撕裂,俄罗斯发动了自俄乌冲突爆发三年来最大规模的空袭。

800余架无人机和13枚各型导弹如雨点般落向乌克兰多地,其中基辅的政府大楼首次被直接命中,顶部燃起熊熊烈火,黑烟笼罩着这座象征国家主权的建筑。

此次袭击不仅造成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标志着战事进入新阶段,基辅最强防空区首次被突破,乌克兰行政中枢遭到直接打击。

俄军战略升级:饱和攻击突破基辅防空网

俄军此次空袭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精确度。

根据乌克兰空军披露,俄罗斯从库尔斯克州、布良斯克州、罗斯托夫州等地向乌境内发射了800余架无人机和13枚多型“伊斯坎德尔”导弹。

乌防空部队虽然拦截了747架无人机和4枚导弹,但仍有9枚导弹和56架无人机击中了37处目标。

这种饱和式攻击显然经过精心策划,旨在耗尽乌克兰的防空资源。

最令人震惊的是,位于基辅市中心的政府大楼首次被直接击中。

总理斯维里坚科确认,大楼屋顶和上层楼层被毁,这些区域设有总理办公室和政府会议厅,是乌克兰行政权力的核心象征。

战争规则改变:心理威慑与政治施压

此次袭击超越了单纯的军事意义,进入了心理威慑与政治施压的维度。

过去一年多,俄军虽多次对基辅发动空袭,但目标多为能源设施、军事据点或居民区。

这次直接瞄准政府大楼,释放出强烈的政治象征意义。

袭击时机也值得玩味,它发生在泽连斯基公开拒绝与普京在莫斯科会谈之后。

泽连斯基多次强调“除非俄军完全撤出,否则绝不与普京谈判”,这一立场获得西方力挺,但也彻底堵死了短期内外交解决的可能。

克里姆林宫随后提出要求泽连斯基亲自前往莫斯科谈判的条件,这在乌克兰看来无异于“屈辱性的投降外交”。

美国战略转变:寻求经济扼杀俄罗斯

面对局势升级,美国做出了强硬回应。

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美国与欧洲正商议对俄罗斯实施新一轮制裁及次级关税,希望通过使俄罗斯经济“崩溃”来迫使普京回到谈判桌前。

贝森特将局势描述为“一场竞赛”,一边是乌克兰军队能撑多久,另一边是俄罗斯经济能维持多久。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针对仍然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关税”。

尽管俄罗斯已受到西方严厉制裁,但仍在印度及其他地区为其石油和天然气找到了买家。

特朗普总统已表示准备推进对俄罗斯制裁的第二阶段,虽然他此前计划通过谈判快速结束冲突,但上个月与普京在阿拉斯加举行峰会后,这一计划已化为泡影。

乌克兰的韧性:建筑可毁,系统不垮

尽管政府大楼受损,但基辅市民生活未陷入停滞。

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现场照片和视频,配文“乌克兰仍在运转”。

乌克兰政府也迅速展示出恢复能力:总理斯维里坚科及其他高层官员转入安全地点继续办公,关键行政流程未中断。

这种“袭击-回应-持续运转”的链条,已成为现代战争中韧性社会的典型样本。

夜幕降临,基辅街头依旧车流穿梭,人们在咖啡馆里低声讨论着早上的袭击,但生活仍在继续。

国际反应:分歧与共识并存

袭击发生后,乌克兰总统办公室第一时间呼吁国际社会谴责此次袭击,欧盟及北约成员国迅速发声。

德国外交部称“针对民用政府的袭击不可接受”,英国国防部则表示将加速防空武器支援。

然而美国的反应却显得异常冷静。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此事时,仅以“总统对此并不感到意外”轻描淡写地回应。

这种态度显示出美国政府对俄乌冲突立场的重大转变。

欧洲内部也存在分歧。

泽连斯基指出,目前仍在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欧盟成员国为匈牙利和斯洛伐克。

盟友们已同意举行欧盟与美国官员的制裁相关会议,以“讨论如何切断与俄罗斯的所有能源贸易渠道”。

前景展望:升级螺旋还是谈判解决?

这场袭击改变了俄乌冲突的动态,打破了之前避免直接攻击最高行政机构的默契。

军事专家指出,这类行动虽可短期内制造恐慌,但也极易引发更强力的国际反噬。

尤其当前乌克兰正持续反攻、西方军援不断加码的背景下,俄方此举可能意在试探北约反应,或转移战场压力。

另一方面,美国推动的对俄经济扼杀战略也面临挑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此前强调,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认为“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

这场冲突已经进入了危险的新阶段。

俄罗斯通过突破基辅最强防空区展示了自己的军事能力,而美国则希望通过经济手段迫使俄罗斯屈服。

然而历史表明,升级螺旋往往难以控制,最终可能带来更多痛苦和破坏。

无论是乌克兰人展现的韧性,还是国际社会的分歧,都表明这场冲突远未到结束之时。#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