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人民币互换协议席卷全球,全球货币战争进入最后决战,美国紧急喊话谈判
发布日期:2025-09-18 04:17:22 点击次数:129

32国4.5万亿,人民币互换再添5国! 美国财长紧急喊话中国谈判,国际金融版图正在悄然重绘,一边是美国财长贝森特紧急喊话中国寻求谈判,一边是中国与全球32国签署超过4.5万亿元的人民币互换协议。 这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01 美元困境:美债危机与内部矛盾

美元霸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内部挑战。 2025年8月,美国关税收入达到300亿美元,同比激增296%,但财政部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美国同期财政赤字高达3450亿美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关税收入在巨额赤字面前,只是杯水车薪。

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年度财政支出中约有15% 必须用于支付债务利息,这些支出与经济发展刺激毫无关联。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要求对内减税,同时对外加征关税,这种政策组合根本无法解决结构性赤字问题。

贝森特作为美国财长,急需美联储降息,因为他需要借钱来刺激美国经济。 但美债市场的长期利率并没有随着降息预期而下降,相反还在高位徘徊,这反映了市场对美债危机的担忧以及对美元独立性的质疑。

02 欧洲突破:5400亿大单的战略意义

中国与欧洲三大央行的本币互换协议,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欧3500亿互换协议背后,是德国汽车产业对华依存度的现实考量。

2025年大众集团在华销量占其全球38%,但大众财务总监曾公开抱怨:“每卖一辆车就要损失3%的利润,全用来对冲汇率风险。 ”此次互换协议允许德企直接获取人民币,省去美元中间环节,相当于给德国制造业送上了“汇率保险”。

瑞士央行参与人民币互换,反映了国际金融中心的焦虑。 2024年俄乌冲突期间,瑞士冻结300亿瑞郎俄罗斯资产,引发全球对“中立国”信誉的质疑。此次与中方的5年期1500亿瑞郎互换,实质是瑞士在美中之间寻求对冲,既保住美元客户,又抓住人民币机遇。

匈牙利获得400亿人民币额度,看似不起眼,实则暗藏玄机。 这个东欧国家2025年对华贸易额仅120亿欧元,但匈牙利国家银行行长沃尔高直言:“我们看重的是人民币在欧亚大陆的流通潜力。”匈牙利是欧盟内首个使用人民币结算天然气进口的国家,2025年通过土耳其溪管道输入的天然气中,已有12% 采用人民币结算。

03全球南方:新经济格局的呼唤

过去半个多世纪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北美、欧洲、亚洲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界发展已形成多元依存的经贸合作关系,“全球南方”经济总量占比超过40%,呼唤适应新时代的国际货币格局。

未来,人民币有望代表亚洲和“全球南方”,与美元、欧元形成三元架构,为国际货币体系注入稳定力量。

高盛认为,中国制造业实力的提升,及地缘政治变化,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机遇。 “尽管美元在未来许多年仍将是主要储备货币,但这并不代表美元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占有率将保持不变;新兴市场国家多元化的需求,或将为未来几年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增添动力”。

2025年5月,巴西与中国签署1900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7月,埃及加入人民币结算体系。 至此,全球已有32国加入中国主导的本币结算网络,协议总规模超4.5万亿元人民币,一场静默的货币革命正重塑国际金融秩序。

此前,印尼与中国在LCT框架下的本币结算规模已达62.3亿美元,占印尼与所有贸易伙伴本币结算总规模的45%。就在协议签署后不久,美国财长贝森特紧急喊话中国,要求进行谈判。 但对北京而言,谈判桌上最有力的筹码不是言辞,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32国、4.5万亿元、5400亿大单,以及更多国家排队等待加入的人民币“朋友圈”。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作为超级联系人,利用内联外通优势,抓住国家与东盟、中东和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的庞大机遇,为人民币国际化作出贡献。

友情链接: